40多年股市駭浪歷史浮沈錄 見山是山……

撰文編輯部
日期2025-05-08
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

美國川普掀起全球關稅貿易衝突,說他一石激起千層浪,驚動五洲四大洋,恐怕大家還會認為這美化了他!

可以理解有些朋友終於有理由強迫自己關手機,現在,每天通訊一打開,海內外各種闊論高談沸沸揚揚,有很多不同專家各抒己見的峭論鯁議,其中不少才華洋溢的崇論宏議;但更多可能是不切實際的虛論高議,一經更多的輿人之誦或爭長論短,最後演變成流言蜚語、莫衷一是……。

突然,感覺時代命運把如我此輩的庸民百姓,都推進了波濤起伏的海浪裡,我們都變成了衝浪者,即使無能為力,也必須在起伏的來浪之間,學習如何調節與每道湧浪的相處模式,努力學著馳乘海浪、追求一些平衡。

而作為產業媒體,對涉及影響產業的時事輿論必須及時回應,也依然是職責的理論和現實命題。所以,我們的編採團隊多元地邀約了產業不同領域的行業代表,讓他們能為同業分享一些如何衝浪的指引或駕馭浪頭的技巧。

「信任和人脈」商道人常信口攀比  卻極難知行合一

我們最後拜訪了一位已經跑在組織最前面、同時退到最後面的證券財經大前輩。這位大前輩有顆奉信基督的上德若谷之心,但言談有毫不掩飾的直白豪爽之氣,而且不忌諱「幹」聲連連。採訪經驗裡,這樣的前輩在自己的人生戰場上都有馬革裹尸的無畏氣概,不僅雄才大略且極為驍勇善戰。

聽這樣的前輩分享他們的生命歷程,也往往特別有畫面感,讓人的聽覺神經能無秒差演繹當時情境,特別是關鍵時刻的「X」字就像說書人的拍板,非常引人入勝……。

前輩集團的新桌曆是他自己各地旅遊的攝影集,他一輩子都很努力,連拍照都很努力,他說不想浪費生命。「退休」在這樣前輩的人生字典裡,是不會真正被實現的,只是不同形式的參與和轉換。

他跟著上一代父母吃過苦,家裡父親生意遇上史上第一次石油危機,引發全球能源經濟大通膨時代,「『X』就碰到了咩!」,但這個「X」字裡,有「天要下雨、娘要嫁人,莫可奈何!」的既認命又豁達。

正值初、高中青少年的他,在家計必須四處借貸的環境中生活,各種跟著父母下田、家庭代工的苦,沒一個少吃過,讓他從小就知道勤儉努力的必要。

他的資質顯現了過人的數字能力,考上大學唸經濟,但為了自籌學費和生活,他大學不僅是師生眼中的「會計王」也是「打工王」,擺地攤、搬泡麵賺批發價差、寒暑假上山打工等,但大學時就考上普考,還以第一名成績考上政治大學財稅研究所,研究生時,也把高考考起來了。

因為上了財稅所,這時候的打工換成研究股票行情,他非常努力收集市場情報、做功課,漸漸小有斬獲。也再次證明,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最好的手段。

研究所畢業後,他毛遂自薦進入財政部證券管理委員會,從基層做起,參與了臺灣金融監理與法規制度改革,在建立起資本市場的抽籤制度、承銷評估報告等各種承銷制度貢獻斐然,30出頭歲在公職體系就爬升到9職等。

公職的政府決策運作工作,必須從國家的高度思維與系統性運作,這對他往後事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。

當政府決定開放新證券商,他也決定把握機遇、離開公職到民間企業闖蕩,許多靈活的創新制度,容易在民間更好的被實踐。他進入民間證券公司開創了臺灣可轉換公司債、創造一次性的可轉換特別股、首次發行臺灣的存託憑證(TDR),外國的公司可以來臺第二上市等等,這對促進臺灣資本市場國際化與穩定產業中長期的投資,影響深遠。

前輩屢屢突破當時臺灣的法規限制,既為產業特別是受政府高度管制的行業,帶來了活絡的資本投資管道,同時為政府創造了更多稅收。於是,才40幾歲的他,又被政府延攬進入金融監管的重要官職。

這時已經在證券金融業打滾10多年的前輩,為了財產申報攤開了自己奮鬥多年累積、高達數億的有價財富,但為了配合政府官員人事政策,只好認賠損失幾千萬,「『X』,沒法度!你要做,就要能給人信任啊。」

這個「X」字裡,其實把前輩行走江湖遵道秉義的為人行事特質,彰顯無遺。「信任和人脈」是商道人常信口攀比,卻極難在經過人性魔考後,還願意知行合一。儘管前輩用臺語生動地說,「衣衫掀起來,整片背,都是傷疤,而且刀刀見骨……。」

但這可能正是前輩事業成功的關鍵。2009年,他憑藉「人脈」、零借貸的實力下,開始踏入了自營證券金融企業,又因為得到客戶的「信任」,在短短數年內,協助了無數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的資源、資金與人才,壯大的產業,更為國家社會創造了許多稅收與就業的機會。

當然,也為自己把原來一家名不經傳的號子,打造成今天的臺灣「小高盛」集團事業版圖。

股市本質uncertainty  投資最大的風險還是來自人性的貪婪

臺灣資本市場自1961年臺灣證券交易所成立,至今有64年了。前輩從研究所學生開始踏入股票市場算來40多年,見證了臺灣三分之二的股票市場歷史,也經歷了幾次極為肅殺的股市大循環。

他剛進股票市場時,股市只有400多點。民國74~79 年間,臺灣經濟大好,投資管道不像現在多,資金大多流到股票和房地產市場。幾年間,股市漲了 20 倍,當時的臺灣人只要有錢就買股票,許多上班族乾脆辭職,改當全職「股手」。

前輩說,看它一路漲到12,682點,但79年一年之內來到10 月 1 日,只剩下 2,560 點,一年之間把一萬點跌掉,摔到剩兩千點。

民國80年後,慢慢爬了10年,又爬上萬點,爬到2000年陳水扁上任這年。

80年到89年間,其實是臺灣股票市場的繁景,主要碰上中國改革開放,大舉臺商西進中國,連前輩都帶了好幾家知名ICT業者到中國投資。

只是,這十年,同時世界「網際網路」狂潮,投資人爭相介入,直在 2000 年時,大家發現網路夢是個泡沫,全球網路股一夕崩盤,風暴蔓延近 2 年,到90 年 9 月,又從 10,202 跌到只剩 3,446 點,掉了70%。

之後又開始爬到2008年馬英九上任時,股市還有9,000多點。

結果2008年次級房貸導致金融危機重挫美國經濟,到2008 年11月只剩4,089 點,又摔掉一半,「『X』,幾個現在的媒體大師,都嘛套牢到斷頭,現在敢對外面講話這麼大聲,我看回家在老婆面前大概連屁都不能放,因為老婆最最清楚……。」

這裡的「X」字,可以感受到前輩對一些好了瘡疤忘了痛,不把前覆後戒的教訓教導晚輩還誇誇其談之士,有一絲的鄙夷不屑。

人生和事業走過了無數次股市的變換與幾次循環「生滅」,前輩應該是見山是山的心境了。因此,對這次關稅貿易戰的相關問題,他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淡定,且直言:「因為還在變動,我不真正知道具體應變該如何做……。」

前輩打算5月局勢更為明朗後,親自一一拜訪他無數的企業老闆朋友,深入具體地理解大家產業的處境與狀態,才能真正討論出化繁為簡的應變之道。

「這就是股市的Uncertainty (不確定性)本質,你以為到了低點,沒想到後面更低。本來,大家都以為會有和平的紅利,沒想到後面又來了一隻熊,所以,投資最大的風險還是來自於人性的貪婪。」他說。

前輩也指出,臺灣股市過去幾年來的波動性很高,其中很多的波動來自年輕投資者的當沖交易,讓市場的賭性持續增強,「我就告訴同事,你不真正努力賺過錢,股市水很深,一但股災蔓延,你不只輸掉錢,也會輸掉自己……。」 

從前輩「見山是山」的啟示,是要我們學習把握當下的好條件與改善不利的限制,但面對最後的成敗,是我們願意把妄執放下、以平常心看待,才能有新的視角…….。

最後,儘管我們可能是「見山不是山」,但也請大家放下可能對印度這個國家的一些傳統認知或成見,平心地看看「印度生醫」產業何以能崛起,並在創新的醫療領域上,逐漸改變世界生物經濟的版圖。

mind_sign

 [email protected]

OSZAR »